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

2024-11-25 14:55:18    作者:admin     |  其他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新时代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立足坚定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为基本职责,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院智能制造类特色学科建设的要求,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质量、建强建优、办出特色,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学研究、思想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打下坚实基础。

三、重点建设任务与措施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要求,在全面落实8项核心指标、26项重点指标、27项基本指标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好建设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落实领导责任

(1)落实领导责任。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每学年分别到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4课时,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课时,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领导和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校领导要主动研究学院工作,对学院开展经常性工作指导。

(2)加强顶层设计。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会议决议及时落实。

(3)切实将学院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

2.完善机构设置

以公共基础部为基础建立独立学院,加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学院组织机构。一是配齐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设置党委书记、副书记;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二是健全党政工团组织机构、配齐学院管理服务队伍。

3.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套经费;在保障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做到专款专用。

(2)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好学院正常的教学业务用房。

(二)全面深化思政课创新改革

1.完善教学组织

(1)完善课程体系。一是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2)全面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不挪用或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合理安排课程,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

(3)推行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推广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2.组织教学实施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与退出制度。

(2)各教研室每月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最新版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统一的参考教案。

(3)建立教师听课互评制度,并将互评结果纳入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现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管控。

(4)建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5)探索“理论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转化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

(2)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争取打造两门精品在线课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课程。

(3)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团队参与教学改革,每年申报学校专项教改项目1-2项,申报自治区级专项教改1项,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申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奖。

4.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1)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文化体验参观、拍摄微视频、社会调研、演讲、知识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力争与柳州市红色教育基地共建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把红色精神宣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以微信公众、宣传展板、校史馆等为实践平台抓好“三全育人”工作落实;

(3)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老革命老党员、柳州工匠等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讲堂,使学生理论知识转化和应用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配足专职教师队伍。严格按照1:350的师生比配备思政课教师,充实和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和师资力量。

(2)制定实施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职务)评聘标准,确保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名额,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团队。

(3)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建设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培养党政理论宣讲骨干,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宣讲水平和政策解读能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

学校成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科研处、团委学生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实施方案具体分解细则,并对规划方案的落实予以指导和督查。进一步明确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分管校领导要具体负责实施,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二)靠实责任,强化落实

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工委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考核标准相关文件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化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会议决议能够及时落实,研究专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相关部门提出。